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i06NoReM-ryfJ-7J5auvg
近期,圣方医药研发与CMAC共同成立的心脏安全产业联盟获得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新药研发中的心脏安全性问题也重新成为众多专业人士的焦点。在联盟的成立仪式上,圣方医药研发心脏安全事业部总经理、CMAC心脏安全产业联盟负责人祁晓梅女士发表了题为“药品全生命周期心脏安全性评估概览”的演讲,她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了在药品从研发阶段直至上市全过程中,心脏安全性评估的关键作用。
心脏安全性评估:新药研发的核心考量
祁晓梅女士提出,新药研发中的“安全”,是一套完整的体系,不同的参与方有不同维度的考量侧重点。针对患者的用药安全,不仅涉及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还和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开展流程等密切相关,需要各个参与方的共同努力。
对于心脏安全性的考量,是新药研发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在早期临床安全性评估中。它不仅是后续试验开展的基础,也是药物审批上市以及上市后是否存在撤市风险的重要依据。据FDA的不完全统计,在1997-2000年间,上市后因为严重的心率失常被FDA要求撤市的药物占该时间段内撤市药物总数的45%。
指导原则:为心脏安全性评估提供方向
为了规范新药心脏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发布了一系列指导原则。其中,《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潜在导致QT/QTc间期延长和心律失常的临床评价指南》已于去年7月正式落地执行,利于指导实践。
与心脏安全相关的ICH指导原则还有《人用药品安全药理学试验指导原则》、《人用药物延迟心室复极化(QT间期延长)潜在作用的非临床评价指南》,三个文件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心脏安全评价体系。
心脏安全性研究目的与评估重点
心脏安全性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候选药物是否对心脏复极化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影响,为后期临床试验心电监测策略提供依据,而不是在目标人群中评估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风险。
在评估过程中,主要关注药物对心室功能、心率及心肌供血能力、血压等方面的影响。其中,QT间期延长是评估心脏安全性的关键指标之一,QT间期延长可能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等严重心律失常事件。但有QT延长不意味着一定有出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也不代表不能获批,监管部门关注的是有没有相应的数据能够说明安全性可控。
实施心脏安全性评估的路径
关于如何开展心脏安全性评估,祁晓梅女士表示,在临床前阶段,需要开展体外hGER实验室研究以及犬或猴的动物体内QT研究,这两项实验,主要看是不是双阴性“double negative”的结果;在临床阶段,需要进行TQT研究,也可以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在I期临床的单、多剂量研究中,嵌套进行C-QT研究来替代TQT。
她进一步说明了C-QT、TQT的不同与优劣势,TQT研究是一种全面评估药物对QT间期影响的临床试验,而C-QT研究则是一种更为灵活的研究方法,可以在药物开发早期阶段就进行。在2015年ICH发表的E14 Q&A的R3版本中,就指出正式推荐并认可 C-QT作为 TQT 的替代研究评估新药 QT 间期延长风险。
技术革新助力心脏安全性评估
以计算机模拟、AI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推动心脏安全评估的全面进展,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有助于突破现有评价体系的局限性,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处理和分析大量的临床数据和实验数据,从而更准确地评估药物的心脏安全性。
使用人原代心肌细胞作为药物毒性预测模型可能是未来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的趋势。人原代心肌细胞反应基因在与心功能相关方面高度富集,从而更准确地评估药物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
圣方医药研发心脏安全事业部
新药研发中的心脏安全性考量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圣方医药研发心脏安全事业部,融合了医学、药物警戒、统计分析的完整早期临床心脏安全解决方案,能够从源头,也就是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到中央化的审评服务,到通过统计建模的方式论证目标药品的心脏安全性,以及贯穿整个研究周期的安全性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是目前少有的能够提供如此完整的解决方案供应商。